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观宗关于“安立业果”与“名言中许有外境”的问题

    根、境、识三法,也都是仗托因缘而生的,也都是虚妄不实的。又如现在醒着时候的根、境、识三法,在圣人亲证诸法真理的根本前、都现不起来,可以证知都不是胜义有的实法。如是梦中的根、境、识三法,在醒着的时候,...梦中有的,醒时就应该能见到,那么醒时实有的东西,在亲证真理的根本前,更应该能见到了。但是你计的实有内心等,为什么在圣根本前,都见不到呢?既然根本智见不到根境识等法,并不妨碍醒着的时候的根、境、识等法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845553.html
  • 物理与唯识

    归自己,乃止诸相遣尽,即智亦不得,是根本。于根本后,复为教化众生,随顺众生妄想,建立诸智,所谓后得,所以后得之施设是与识数相当的,由悲心护念假名建立,毕竟不得,那个根本,无分别,故无相分。而后得,随顺分别,有相分。但由了诸相当处出生当处即灭,故不从相取颠倒执著,如永嘉之谓六祖曰:分别亦非意。六祖赞曰:深得无相之旨。根本之得即空观,随顺建立分别,即假观,即诸建立毕竟不可得,即真实观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2049795.html
  • 转识成智——成佛必备的智慧

    。   “变相”是变有相为无相,转有念为无念;“观空”是观我空、法空;“唯后得”是指后得而言,此是证得根本后,对境再起分别,如明镜鉴物,来去无踪影,不受外物污染,若莲花之不染淤泥一样,又名后分别。   前五识因为触境亲缘相分的关系,在变相观空之后,不能和第六识一样,直缘无相的真如境界,所以在佛果转识成智时,不属根本,而是属于后得。   前五识由有漏转为无漏(漏是烦恼的别名),是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866207.html
  • 时轮金刚生起次第初修指要

    知这一切境相都是由藏识所生。   殊胜的了义的本来智慧其体。性就是具足一切的自然,是清净解脱之根本,存在于三世胜者的甚深密意一真法界中。现在虽不是讲解的时候,但可简介显现这究竟的根本之法,此中显教大小乘与密教的上下续部各有其方便,那么我们所修的时轮金刚圆满次第又是如何显现根本的呢?   最初在修习第一别摄时,断除了沉掉等过失后,藏识的无执明分渐渐显现乃至明朗坚固,如是用功不懈,直至本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4485122.html
  • 禅行的思考

    ,全性起修,”关键在于智眼之圆启,以根本可以证体,以差别可以启用,如以事功等论于行者,不但说之不正,且有碍于正之照,故智行是合一的。如行之不周,那是其力未充,只要蓦直去,必有到家的一日!(信息...自心,终至恢复本来,彻证无生,一期行功至此圆满。如此重任世间医师无法与之相比,因医师仅医身病及少分心病,而禅的教学者要彻断一切病根,复原本清净的佛性功德,使慧命永存,光圆耀。所以禅的教学者,对己应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禅宗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5352722131.html
  • 东林慈善功德会广州联络处正式成立

    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道德危机,佛教要拯救道德危机,为利益众生服务,而慈善事业是利益国家、社会、个人的事情,功德和意义很大。志愿者要有恒心、耐心、毅力,放大心量去做事情。在从事慈善事业过程中,根本、方便智要...

    东林慈善

    |东林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3/11121336323.html
  • 禅行的思考

    圆融普摄,常光恒照;  最后应指出,真有见地之,真行必在其中,不必另起他行,唯以起行,全行在。古德所谓“全修在性,全性起修,”关键在于智眼之圆启,以根本可以证体,以差别可以启用,如以事功等论于...本来,彻证无生,一期行功至此圆满。如此重任世间医师无法与之相比,因医师仅医身病及少分心病,而禅的教学者要彻断一切病根,复原本清净的佛性功德,使慧命永存,光圆耀。所以禅的教学者,对己应力求透脱,清净三业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1140803.html
  • 答起信论唯识释质疑

    中忍引上忍,上忍引世第一,世第一引根本根本智引后得,后得有时复引有漏心故,谈等无间缘起,宁违正理!   至于熏习,吾虽通说四缘熏习,未别提等无间缘熏习也。然唯识就因缘曰生增种子为熏习,故能熏唯...如一名不含正智义,或此义有他名──若真如用别名正,然观起信中之此名,可与唯识书中何名何义相当,即引彼之名义以释此名而显示其隐含之义。故观起信中真如一名之含义,当唯识书中何等之名义用为诠释,非定令所引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243058.html
  • 法相宗

    又圆成性是诸法之理,为“根本”之境,均不离识而应留存。是为唯识观的初步。(b)舍滥留纯识。虽观事理皆不离识,而此内识有所缘相分和能缘见分。相分为内境,见分心仗以起,摄境从心,并简别有滥于外境,所以只...百部疏主”之称。窥基之后,慧沼、周传承两代,各有阐扬。自周弟子如理支后,即逐渐衰微。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,其所依经典,即以《瑜伽师地论》为本,以《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4143540.html
  • 僧的意义

    慧身,指如来的真心体明,自性无闇,观达法性,称为慧法身,即指根本;□解脱身,指如来的自体无累,解脱一切系缚,称为解脱法身;□解脱知见身,指证知自体本来无染,已实解脱,称为解脱知见法身。   □即:□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343788.html